重庆市教育学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智库建设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学会,分支机构,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理事,单位会员、个人会员: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学会资政服务职能,进一步办好《教育观察》,扎实推进教育智库建设,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明确建设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锚定 “服务政府教育决策、服务区域教育改革、服务会员发展需求” 三大定位,充分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及教育发展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职能作用,进一步激发并增强学会学术活力与辐射带动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学会辨识度的高质量标志性学术成果。力争到 2029 年,建成具备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的重庆教育智库,为重庆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二、突出研究重点
(一)前瞻性教育政策研究
聚焦全球及全国教育发展前沿领域,紧扣党的二十大及全国教育大会、全市教育大会部署的重点工作要求,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鼓励学会分支机构、会员单位、个人会员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联合组建专项研究团队,开展靶向性前瞻性政策研究,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前沿理论支撑。
(二)针对性教育调查研究
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 年)》,紧扣全市教育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科学确定研究选题,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系统梳理现状、精准找准问题、深入剖析根源、提出务实建议,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破解教育发展瓶颈难题提供针对性强的资政方案。
(三)持续性教育成果研究
坚持 “重点下沉、服务前移” 工作导向,围绕教育改革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遴选具有改革示范性、经验推广性、成果辐射性的会员单位,采用蹲点式调研、追踪式观察等方法开展深度研究,协助其深度挖掘实践成果、系统总结改革经验、推动成果推广应用,培育可复制、可借鉴的标志性学术成果,为全国及全市教育改革提供实践范例。
三、提高载体质效
(一)提升《教育观察》稿件质量
统筹整合学会秘书处、学术委员会及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组建《教育观察》编辑部。严格加强《教育观察》选题策划、稿件采编、审改把关、校对排版全链条规范化管理,重点提升资政建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育观察》原则上每双月编印 1期,每期至少刊载 1 篇高质量资政报告。
(二)畅通《教育观察》报送渠道
拓展《教育观察》刊发稿件向教育政策转化的有效渠道,充分运用中国教育学会资政刊物、市社科联《智库成果要报》、市社科院《决策建议》、市教委教育信息报送等平台,及时报送优质资政报告。充分发挥会员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作用,推动《教育观察》优质稿件转化为人大议案、政协提案。
(三)充实《教育观察》作者队伍
一是组建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组建学会教育智库建设专家委员会,定期研究发布《教育观察》重点选题,定向约请专家学者撰写高质量资政报告,提升稿件学术高度与资政价值;
二是招募《教育观察》通讯员。面向广大会员公开招募《教育观察》通讯员,原则上学术委员会、各区县(自治县)教育学会和片区分会、各分支机构、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均应推荐 1-2 名《教育观察》通讯员,定期报送资政报告,拓宽稿件来源渠道。
四、完善工作机制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健全以学会理事会为领导、秘书处为牵头单位、《教育观察》编辑部为责任主体的智库建设领导体制,完善 “学术 + 科研” 深度融合、“内力 + 外力” 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 “部署 — 推进 — 跟踪 — 反馈” 闭环管理流程,确保智库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完善资政责任机制
参与资政研究是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各区县(自治县)教育学会和片区分会、各分支机构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上述单位每年度至少向《教育观察》编辑部提交 1 篇高质量资政报告(报送邮箱:yujiaoxuehui@163.com;联系人:石陆峰;联系电话:15998913929)。将《教育观察》采用及其应用成果,纳入学会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星级分支机构评选认定的重要指标。
(三)完善激励资助机制
我会会员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经《教育观察》刊发后,若获厅局级及以上单位采纳、领导批示,或获得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发展研究奖的,将采用 “倒立项” 方式批准为学会教育决策咨询课题,并同步给予学术研究资金资助。每年度遴选部分优秀资政报告,在学会资政服务工作会议及相关平台上组织交流推广,激发会员参与资政研究的积极性。
 
 
重庆市教育学会
202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