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庆市教育学会  时间:2025-02-25   来源:重庆市教育学会

重庆市教育学会2025年工作要点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学会、分支机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部署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相关要求,研究制定了《重庆市教育学会2025年工作要点》,并经2025年1月3日市教育学会会长办公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有关工作。

附件:重庆市教育学会2025年工作要点

 

重庆市教育学会
2025年2月27日

附件:

重庆市教育学会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重庆市教育学会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彰显5A社会组织教育担当,为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学会力量。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政治建会的根基

1.加强党对学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会的贯彻落实, 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导会员中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对全市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学会打造成贯彻党的决定、引领基层治理、团结广大会员、推动事业发展的坚强可靠的社会组织。

2.巩固“双创”工作成果。按照市教育行业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双创”验收意见建议,坚持党建促会建、党建促发展,将党建与学术活动深度嵌入融合,优化完善“党建引领+科研学术+会员服务”的工作模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和党建工作“五个一”机制,拓展党建活动平台,丰富党建活动形式,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化提升“双创”工作质效。

3.筑牢意识形态防线。按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相关要求,严格落实论坛、讲座、报告会“一会一报”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强化市级、区级学会和分支机构学术活动的政治把关,规范学术活动报批审核流程,严防各种意识形态问题和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二、坚持学术立会,教育科研展示新成果

4.广泛开展学术活动。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和联系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渠道优势,深入广泛开展教育学术活动,做靓学术品牌。积极组织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加强过程管理和指导,做实做好做深做精学术成果,推动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指导申报和开展好全国性课题研究,争取全国性国际性教育学术会议落户重庆,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基础教育学术活动名片。提高质量,控制数量,发挥市级学术活动的引导性和示范性,办好2025年重庆教育学术年会,举办好教育基础教育“科学教育大会”、中小学“校长(园长)大会”、“重庆好老师”演讲比赛、“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阅读之星”展示等活动。指导学会分支机构和区县学会开展好专业性学科性区域性学术活动。抓好19个基础教育科研实验区、200所劳动教育课程实验学校和140所劳动科研学校的实验工作,以点带面推动科学教育、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5.深度推动学术交流。推动京津沪浙琼川渝七省市学校创新共同体工作向纵深发展,举办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基础教育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西部基础教育创新共同体工作做深做实,加强区域间教育学会的协作发展。开展好第二届川渝青年书记校长风采展示活动。开展高端研修、培训,面向基层学校开展教育咨询服务。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和联系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名师名家送教送培下乡、红岩思政、科普宣传、心理健康、近视防控、食品安全等专家讲座“区县行”、“进校园”活动。举办名师名家大讲堂,指导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激发书记校长办学治校的责任心和创造力,以广泛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6.培育推广学术成果。完善学术委员会委员分片联系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制度,组织评审基础教育四年一届的科研课题成果评审认定,开展第十届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第十一届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推广应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开展20家校社专项课题中期指导,劳动教育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和课例展评,评选中小学教师科学与创新优秀教学案例。深入开展《基础教育集团学校高质量发展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区域探索与绩效评价研究》《中小学家庭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机制探索》《城市新建学校“零起点”教学改革策略探索》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指导会员单位和全体会员培育、推广优秀学术成果。

三、加强教育咨政,助力发展体现新作为

7.加强智库建设。制定学会建设高水平教育智库实施方案,明确教育智库建设的目标、路径和策略。组建基础教育决策咨询专家队伍,聚焦党中央关心、群众关注、社会关切的教育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实证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有质量的调研报告、资政报告。办好《教育观察》,为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8.开展政策研究围绕全市教育大会重点任务和全市教育中心工作,聚焦基础教育领域“三段一类”布局结构、“三新卓越工程”、“教联体”改革、学生体育与健康、五育融合发展、教师“县管校聘”、招生考试评价、“双减”政策落地等,设立决策咨询研究选题,开展宏观政策研究,为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主动对接市教委相关职能处室,使学会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好帮手。

9助力创新发展。围绕基础教育中心工作,按照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决策部署,在政策解读、氛围营造、路径探索、达成预期等方面,积极参与并发挥学会作用。推进大思政一体化建设、科学教育、人工智能、劳动教育、五项管理、体医教结合、教联体建设等体制机制研究。坚持“五育并举”,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心育、科技等方面与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着力推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卷、劳动教育不到位、学生体质薄弱等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培育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赋能出力。

四、加强规范管理,服务会员展现新气象

10.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学会议事制度,规范学术活动、培训项目等申报审批流程,建立学术诚信激励和惩戒机制。加强秘书处会务、公文、财务、档案、资产等管理。坚持会长办公会及工作会议制度,发挥好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促进学会及秘书处规范运行。发挥好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指导作用,提高学术活动质量水平。

11.规范分支机构管理。严格执行《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规范分支机构换届、变更、注销等工作。控制分支机构增量,根据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确需设立跨领域、综合性、区域性、专业性分支机构的,要科学论证,按程序严格审批。规范分支机构服务范围,加强分支机构学术活动报备、预算和审批管理,统筹管理分支机构学术活动安排。严格财务管理,加强分支机构报账审核。完善分支机构年度检查、星级评估等制度,促进分支机构健康协调发展。

12.协同区县学会发展。加快完善区县教育学会机构建设,建立区县学会与市级学会联动运行机制。指导区县学会在会员发展、学术活动、社会服务等方面探索创新,积极申报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指导重庆市教育学会民族教育分会、教育协同创新分会加强片区协作,推进筹建重庆市教育学会三峡教育分会,统筹推进区域教育学会协同发展。

13.提高会员服务水平。加强会员线上管理平台建设,以优质的服务,为会员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学会科研课题立项上,在实验项目的遴选上,在学术交流的机会上,优先为会员单位和会员提供保障。对会员及会员单位在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办学治校上取得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要通过市教育学会官网、《重庆教育》、《班主任理论与实践》等进行宣传,通过学术交流、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向市内外推介。把为会员单位和全体会员服务作为教育学会的基本职责,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重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