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庆市教育学会  时间:2024-02-29   来源:重庆市教育学会

重庆市教育学会2024年工作要点

重庆市教育学会2024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央教育工作重大部署和全市教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5A社会组织在建设教育强市中的积极作用;以服务全市教育发展大局为立足点,以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以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落脚点;坚持政治建会、学术立会、科研强会、服务兴会、依法办会,努力当好教育科学决策的参谋者、群众学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专业成长的服务者、学校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区域协同合作的建设者,大力开展群众性教育学术活动,全面推进学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市做出新的贡献。

一、当好参谋者,积极服务教育决策

1.主动承担全市性重大教育研究任务。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和年度重点任务,主动对接市教委及其职能部门,为有关教育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发挥好教育学会的智库作用,积极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2.加强基础教育领域重要问题研究。找准建设教育强市和推进重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与一线学校、教师紧密相关的突出问题,如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落实等,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寻找破解问题的办法。

3.办好决策咨询刊物教育观察。紧扣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科学论证设置一批决策咨询研究选题,充分调动分支机构和会员的积极性,开展问题研究、实证研究,形成决策咨询报告,为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建言献策。

二、当好组织者,繁荣教育学术活动

4.举办2024年重庆市教育学术年会。持续加强“重庆市教育学术年会”优质学术品牌建设,联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共同举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题,融合学术研讨、热点对话、成果推广和互动展示等形式,提高学术年会学术品质。

5.深入推进重点项目研究。扎实做好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结题工作,有序推进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社会组织项目《基础教育集团学校高质量发展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区域探索与绩效评价研究》《中小学家庭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相关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机制探索》《城市新建学校“零起点”教学改革策略探索》研究工作。

6.做好有组织的科研工作。组织单位会员、个人会员以重庆市教育学会名义积极申报横向课题、纵向课题、委托课题。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安排,组织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活动。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术主张分享会,帮助会员挖掘、培育、推广优秀学术成果。

7.组织课题研究和论文比赛。推进“第十届”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结题,实施“第十一届”(2024—2026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评审、立项工作,召开科研培训会。开展科研课题成果评选,召开成果交流会。组织开展第九届重庆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推介具有创新实践、推广价值的论文。完善学术委员分片联系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组织学术委员开展科研巡回指导。

三、当好服务者,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8.实施“国培”“市培”项目。组织申报、2024年国培、市培项目,鼓励支持分支机构和培训中心参与申报并实施开展其他培训项目。支持西藏昌都地区开展儿童院爱心妈妈、教师培训项目。加强培训项目绩效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9.举办第九届“重庆好老师”演讲比赛。积极配合市教委教师梯队培训计划实施,联合西南大学组织开展推进重庆好教师演讲比赛,围绕教育理想、育人故事和育人经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并出版“重庆好老师”成果集。

10.认真办好第七届“阅读之星”展示活动。积极创新“阅读之星”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推动全学科阅读,为学校师生、家长共同搭建集阅读分享、阅读交流、家校社育人一体化的展示平台,着力培养青少年良好阅读习惯和语文核心素养。

11.启动“科普进校园”活动。召开科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学习贯彻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导探索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有关工作。联合市科协、老年科协,推动科普工作走进区县、走进学校,开展科普阅读主题活动,通过阅读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的兴趣。

12.持续推进“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充分调动分支机构和会员单位的积极性,组织学科教学名师到农村学校、库区学校、民族地区学校送教。组织优质会员学校助力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教育发展。

四、当好引领者,促进学校改革创新

13.举办第二届校长大会。引领校长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搭建校长学习交流平台。第二届校长大会主题设定为“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共同探讨基于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方式变革实践,促进校长专业成长。

14.组织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跟踪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进展,学习先进教育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促进现代教育要素向农村转移,激发农村学校内生动力,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助推乡村学校振兴。

15.持续推进科研实验学校建设。以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带动学校学术研究,持续推进19所实验学校开展学术研究活动,规范学会专项课题研究,培育和推广优秀成果。

16.推动学校劳动教育改革。加强区域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确定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验校200所;设立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项课题,深化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组织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训,促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加强劳动工具的使用为牵引,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撬动学校育人方式转变,优化学习方式、评价机制。

17.引导家校社协同共育。推进区域性儿童青少年家校社共育协同创新,接续设立“与孩子共同成长·家校社共育”专项委托课题,深化家校社共育实践研究;筹建“与孩子共同成长·家校社共育”创新实验基地,培育和推广优秀成果;召开“与孩子共同成长·家校社共育”学术论坛,促进基础教育文化生态环境优化。

五、当好建设者,推动区域交流协作

18.深化京津沪渝琼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京津沪渝琼学校创新协作体平台作用,组织第二批京、津、沪、渝、琼、川、浙七省市教育创新共同体学校结对,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指导,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19.举办川渝青年校长风采大赛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作,搭建川渝教育学术共同体。推动青年校长弘扬教育家精神,促进青年校长专业成长,加强川渝校长深度交流,加快教育改革创新与协同发展。

20.加强区域学会协作。加强对分支机构、区县学会的工作指导,办好新设置的民族教育专委会,筹设三峡教育专委会、教育协同创新专委会(渝西教育专委会),开好片区例会,丰富学术活动,统筹推进区域教育学会协同发展。

21.深度推进跨区域教育合作活动。加强长江经济带教育学会联盟建设,筹办长江经济带教育创新大会。积极参与推动西部十一省市教育学会协作活动,筹备举办西部陆海新通道教育学术研究协作会。筹备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思政课”建设学术协作会、基础教育学术创新研讨会、幼儿游戏活动创新研讨会、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博览会等学术活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教育学术常态化交流、高质量协作。

22.开展第六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器乐类全国总展示活动。积极申报全国性、国际性教育学术会议落户重庆,搭建对外开放和交流平台,开展教育领域人文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学会自身建设水平

23.提升党支部领导力组织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学会党支部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好组织生活会、会长办公会,坚持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坚持学会学术活动政治把关,认真做好宣传舆情防控,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24.推进“双创”工作落实“三会一课”和“五个一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做实学会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探索“党建引领+科研学术+会员服务”新模式。副会长单位带动一个分支机构和一所学校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汇编党建双创典型案例及视频。加强文宣工作,持续开展通讯员队伍培训。

25.强化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担当。实施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阳光成长援助计划,支持健康教育专委会搭建心理援助平台、建立区域援助中心。

26.提升依法治会水平。坚持依法治会民主办会,深化学会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完善财务、人事、资产、档案管理等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监督职能和学术委员会指导作用。建立学术活动风险评估和危机应对机制,加强学会融媒体综合管理,审核学会内部刊物和宣传资料,从源头上根本上维护安全稳定。加强学会秘书处建设。

27.加强分支机构建设规范分支机构管理,统筹分支机构学术活动,协调分支机构申报培训项目,指导分支机构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帮助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开展跨领域“融合研究”和“三星级”分支机构创建工作。

28.认真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完善会员智能化、专业化服务平台,为会员网上申请注册、信息查询、活动报名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广大会员提供学术研究、培训、竞赛、交流、展示等公益性服务。